booking icon
预约服务
doctors icon
医生
Services icon
服务范围
contact icon
联络
blue search icon
搜寻

最新健康资讯

03 Mar 2021

吳芷嫣女士 孩子,别怕。从游戏到情绪表达

七岁的女孩嘉彤(化名)经常在不同的社交场合无故地大吵大嚷,乱發脾气,照顾她的外婆不知应该如何应对,直至让嘉彤接受游戏治疗后情况逐渐好转。

嘉彤接受游戏治疗的时间,经常会有一位「姥姥」的角色出现在游戏主题之中,姥姥每次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在游戏中离世,而每当相关主题出现,嘉彤就会面露惊慌,然后尖叫……

现实世界中的嘉彤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由于妈妈患病,因此照顾的责任便落入外婆身上。在进行游戏治疗期间,心理学家了解到嘉彤的外婆年事已高,而父母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照顾嘉彤。心理上,嘉彤感觉被「遗弃」。一旦外婆不能继续照顾自己,嘉彤将变成真正的「孤儿」。由于嘉彤未能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恐惧,她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能不时尖叫發洩内心的不安。而相关的游戏主题,更一而再出现于游戏之中。

其实,成年人一般会用言语表达感受。然而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既没有成人的社交网络,又没有足够的成熟度及言语能力去表达内心的感受,以致不懂得有效地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閒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可见游戏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权利。

游戏治疗一般适合三至八岁的孩子,例如:脾气暴躁、自信心不足、紧张及焦虑等。亲子游戏治疗则有助提升孩子的创意及改善亲子关係。透过游戏,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代替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成年人透过观察孩子的游戏主题,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利用情绪词彙,协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之中表达及学习情绪。

在游戏治疗期间,嘉彤的情绪得以适当地發洩,并在游戏的过程之中认识了相关的情绪词彙。此后嘉彤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尖叫的情况逐渐得以改善。经过一段治疗时间,嘉彤内心的困扰、不安、感受及抑压的情绪得以宣洩,内在问题渐渐改善,其自信心及社交亦重新建立起来。

无论孩子是否有情绪及行为问题,亲子游戏时间都可以巩固孩子的正向心理發展。家长可以尝试安排每星期最少三十分钟自由游戏时间,让孩子随心發挥创意,享受玩乐。在游戏的过程之中,家长宜担当「参与而不干预」的角色,避免对孩子说教、给予指示或纠正,让孩子有机会在游戏世界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情绪及想法。当孩子在游戏中有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从旁以言语表达有关情绪或行为,例如「害怕」、「生气」、「满足」等,协助孩子认识相关的词彙,帮助他们将情绪表达出来。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2068

(承蒙 东周刊准予转载, 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