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version only)
四歲的小玲(化名)在爺爺偌大的村屋花園玩樂了一整個下午後,難免口渴不已,瞥見花槽旁放了一瓶礦泉水,便急急打開飲用,豈料緊接傳來的是小玲的痛楚哭喊聲。原來,該膠瓶所載的不是任何飲料,而是俗稱「哥士的」的通渠水。小玲立即被送往醫院,最後她的性命保住了,但咽喉及食道已被嚴重灼傷,需要長期接受治療。
林太(化名)發現她五歲的寶寶某天走路搖搖擺擺,神智迷糊而且答非所問,只能從他斷斷續續的回答中,了解到他吃了「壞糖果」後便感到腹部不適。林太隨即帶寶寶求醫,醫生替寶寶安排了不同檢查,發現他的血液酒精含量甚高,相等於他吞服了兩至三杯紅酒,證實寶寶的失常行為是酒精中毒所致。林太最初抓破頭也想不起寶寶何時飲酒,及後仔細回想,才恍然明白兒子口中的「壞糖果」,是指包裝得五彩繽紛、帶有甜甜糖果香氣、但酒精濃度為60-95%的消毒搓手啫喱。
上述發生於幼童身上的家居意外並不罕見,尤是常見於五歲以下的兒童。他們充滿活力及好奇心,喜歡隨手觸碰物件、任意把東西放進口中、整日跑跳攀爬不停,卻欠缺危機意識及保護自己的能力,故此容易產生意外。僅僅於二○一一至一三年期間,本港便有逾六百宗十四歲以下兒童的中毒個案,主要原因是誤服藥物,其餘則是吞服其他有害毒物,包括細小的鈕型電池。倘若兒童不小心吞服,唾液會與電池產生化學反應然後釋放熱力,導致食道及內臟嚴重灼傷。故此欲避免小孩因誤吞外物而中毒,應該把家中的清潔劑、個人護理用品、藥物等化學物品,及各類細小物件鎖起,並放置於兒童無法觸及的地方,及避免使用盛載食物的器皿去收納這些物品。
除了中毒,跌傷也是常見的兒童家居意外,無論是從床上還是其他高處墮下,都有機會導致骨折、頭顱骨折、內臟出血甚至死亡。預防方法不離避免孩子身處高處及加設欄柵保護小孩,例如盡可能讓孩子睡於下格的睡床,否則也需在上格睡床加上牢固的欄柵及梯級;在窗戶裝上窗花更是少不得,而最最重要的是切勿獨留兒童在家。
另一種需要留意的家居意外是燙傷燒傷,五歲以下兒童的燒傷主要由熱水、蒸汽及液體所導致,攝氏六十度的熱水只需一秒已可造成三度燒傷。廚房及浴室是兒童最容易接觸熱水的地方,所以需避免兒童獨自逗留在這些地方,而盛載熱水的容器如茶壺、熱水瓶、水煲等需放置於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如欲訓練兒童的煮食能力,父母也應陪伴在旁,即使簡單如以熱水沖調杯麵也需要留神,因為盛載熱水的膠製容器如不夠堅實的話,注入熱水後容易變軟,令小童抓不緊而打翻受傷。
家居對孩子來說應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近由於疫情關係,小孩更需留在家中,以減少在外感染疾病的風險。惟家居也暗藏不少陷阱,家長更需做好各種預防措施,並時刻保持警惕,否則最安全的地方,也會變成最危險的地方,釀成各種家居意外。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6123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ast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