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Booking
doctors icon
Doctors
Services icon
Services
contact icon
Contact
blue search icon
Search

Latest Health Information

12 Mar 2021

Ms. NG Tsz Yin Natalie 孩子,我懂您。處理情緒,愉快學習!

(Chinese version only)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情況下,人類無論在生活、工作及學習上的模式都出現重大轉變。面臨急速的轉變節奏,不少孩子一時間未能找到適當的紓緩方法,情緒出現困擾。


在接觸的個案當中,不少莘莘學子在疫情下都面對着情緒困擾,尤以剛升讀K1的幼兒或小一的學生為甚。小孩從天天在家到升上K1,又或是從幼稚園K3的大哥哥搖身一變身成為小學校園新丁,他們對老師、同學、學校環境以至新的學習模式都感到陌生,難免會產生恐懼及不安情緒。加上現時因應疫情而安排學生在家中上視像課程,在長期缺乏人與人溝通的情況下,新生們更加缺乏安全感,從而增加負面情緒。

新生們上視像課程的困境就好像我們在家看電視一樣,如對觀賞的節目提不起興趣,我們尚且可以拿起搖控器轉換頻道作其他選擇;可是新生們在上視像課程時,當對着不感興趣的科目,既不能「轉台」,又不可以離開坐位,只能夠默默對着螢幕,可以想像到他們不耐煩的情緒只會有增無減。

張太(化名)前來尋求輔導支援時心情十分低落,情緒受到極大困擾。因疫情關係,張太女兒的入學面試改以視像形式進行。平時醒目多言的女兒由於對網上面試感到陌生,加上媽媽在旁的壓力,不安及恐懼的情緒令她面試時不發一言,表現差強人意。試後張太因生氣而按捺不住打罵女兒。在輔導的過程中,張太始發覺自己一直只是用自己的眼光及角度看待事情,並開始明白女兒的難處。她慢慢理解到,視像面試對女兒來說甚為陌生,加上對校長及老師們均毫無認識,自然地會感到緊張及出現不安情緒,影響表現。

要減低孩子出現情緒困擾的機會,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多留意他們的行為表現。當察覺子女持續出現脾氣暴躁或者沒有醫學原因的身體症狀時,可能反映孩子內心有未曾處理的情緒或需要。家長可藉此多作聆聽,溝通時將眼光放在小孩身上,並以同理心理解他們的感受。

許多家長在處理子女的問題時,都習慣從自己的好奇心出發,先問個究竟,繼而以「二次教育」再向孩子說教。其實,孩子情緒不安時最需要的是關心,並且想要家長明白他們的感受。家長可多以正面的態度及用語,表示明白孩子的難處。倘若情緒困擾持續,或有惡化的迹象,家長可向學校社工或專業人士尋求支援。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2207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ast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