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Booking
doctors icon
Doctors
Services icon
Services
contact icon
Contact
blue search icon
Search
wechat qrcode close btn

Latest Health Information

01 Jan 2021

Ms. NG Tsz Yin Natalie 拖拖拉拉的小孩

(Chinese version only)

當您吩咐小孩做功課、溫習或執拾時,是否經常聽到「玩多一陣先啦!」、「等等啦!」為由而推遲要做的事?「拖延」是一種症狀?單純的懶惰?還是有其它可能呢?


就讀小學的凱晴(化名)向來成績不俗。她在測驗中各科都取得高分,唯獨在作文題「交白卷」,每當做功課一遇到作文題目總是拖拖拉拉才能完成,因此媽媽就認為她做事懶散。後來在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原來凱晴在一次作文中因不貼題而取得低分,媽媽對此甚為不滿,並且不停責備。自此之後,凱晴變得事事追求完美,每次作文都「左諗右諗」,不斷在腦海中評估如何才能貼題,並要求自己一定要取得高分……

其實心理學上認為拖延只是一種行為模式,並無「拖延症」的說法。大部分的拖延行為都與後天因素有關,包括環境、心理及管教因素。

小孩被認為做事拖延其中一個原因是時間觀念較弱。普遍家長都習慣對小孩說出「快啲啦!」、「太慢啦!」等指令,但由於小孩根本未能掌握時間觀念,他們只會以自己的節奏做事,加上小孩未能理解成人口中所謂「快慢」的抽象指令,以致一旦不符合父母期望的完成時間時,就會被認定做事拖拖拉拉。

部分小孩可能因為先天或受後天環境影響而出現專注力不足問題,學習時未能專注於事物上。在香港的學習環境中,普遍學生每天都要應付繁重的功課,很多時家長要求孩子完成功課的專注時間長,往往超出孩子年齡能力的限度。由於孩子未能於指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家長就往往覺得小孩把事情拖着不做。

有時候,小孩子「踢一踢、郁一郁」也未必是想拖延事情,而是源自內心的完美主義。一般人做事會要求「先完成,後完美」,但完美主義的孩子就抱着「不完美,不完成」的心態。他們潛意識裏期待事情完美,故此每次都會做好「風險評估」,寧願拖延着事情不去開始,也不願承受失敗。

此外,管教問題也是導致小孩有拖延行為的原因。部分父母溺愛子女,連執拾書包都會替子女動手去做。久而久之小朋友就會欠缺責任感,他們認為父母最終都會幫手,故自己一直拖延不做。家長遇到此等情況就應該學習「放手」,讓子女負應盡的責任,做好自己應做的事。

在處理拖延問題時,家長需要明白小朋友拖延背後的原因,提供具體且清晰的指令。家長可利用計時器讓子女學習掌握時間觀念,多陪伴他們留意其進度。同時需要調整心態,避免以成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凱晴在接受心理輔導後,漸漸明白做事只要圓滿,無須事事追求完美。她透過靜觀練習提升專注力並更有效地管理情緒。凱晴媽媽亦調整了管教子女的心態,讓凱晴順着合適自己的步伐做事,令她可以愉快地學習。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0812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ast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