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预约服务
doctors icon
医生
Services icon
服务范围
contact icon
联络
blue search icon
搜寻

最新健康资讯

10 Oct 2020

周国安医生 青光眼手术的「通波仔」与「支架植入」

 二十多岁志伟(化名)患上慢性青光眼,需要动手术增加眼内的房水排出,以达到降低眼压的目标。小樑切除术(trabeculectomy)是治疗慢性青光眼的传统手术,其好处是可大幅把眼压降低,但缺点是手术后眼球外层的结膜外会形成一个泡囊(bleb),泡囊的外膜有机会变薄以至穿破,造成房水流出引起發炎等併發症。而志伟热爱运动,这令泡囊穿破的机会更高。

倘若这个情况發生在十多年前,志伟可能只好硬着头皮接受小樑切除术,不过近年出现了青光眼微创手术(MIGS),它毋须于眼球外层的结膜开设切口,只需于角膜边缘做一个微小切口动手术,让房水排放量达到生理水平,手术后也不会形成泡囊。

青光眼微创手术有不同类型,例如小管塑型术(canaloplasty),它犹如心脏「通波仔」手术般利用导管把管道扩阔,不过小管塑型术所扩阔的,是在引流房水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输淋氏小管(Schlemm’s canal)。手术完成后,可令房水的排出量回復正常生理水平。

而近年小管塑型术更衍生出进阶版—内路小管塑形术(ABiC),就是採用更隐闭的方法把导管探入眼球内扩阔输淋氏小管,令更少眼球组织受损。

除了「通波仔」,青光眼微创手术也可以有植入支架的做法,就是以微创的方法于输淋氏小管植入支架,如iStent,HydrusShunt,协助房水导入输淋氏小管,令房水排出量回復正常生理水平。

事实上,青光眼微创手术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上述提及的「通波仔」与「支架植入」外,还创立不同方法去降低眼压,例如微导管辅助的腔内小樑切割术(GATT),它以另一个方法疏通输淋氏小管,就是把导线放进环状输淋氏小管内,然后从头至尾绕一个圈,再使力拉动导线,尤如一把环型利刀般在小管外壁产生裂缝,达到增加房水排出的效果。

不过,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微创手术所适用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此外,青光眼微创手术降低眼压的幅度,始终不及小樑切除术,并不适合需要把眼压降至极低水平的慢性青光眼患者。儘管如此,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创伤性较低,倘若患者再患上青光眼并需要进行传统小樑切除术,仍有适合的位置下刀。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9064

(承蒙 东周刊准予转载, 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