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Booking
doctors icon
Doctors
Services icon
Services
contact icon
Contact
blue search icon
Search

Latest Health Information

10 Oct 2020

Dr. CHAU Kwok On Gordon 青光眼手術的「通波仔」與「支架植入」

 二十多歲志偉(化名)患上慢性青光眼,需要動手術增加眼內的房水排出,以達到降低眼壓的目標。小樑切除術(trabeculectomy)是治療慢性青光眼的傳統手術,其好處是可大幅把眼壓降低,但缺點是手術後眼球外層的結膜外會形成一個泡囊(bleb),泡囊的外膜有機會變薄以至穿破,造成房水流出引起發炎等併發症。而志偉熱愛運動,這令泡囊穿破的機會更高。

倘若這個情況發生在十多年前,志偉可能只好硬着頭皮接受小樑切除術,不過近年出現了青光眼微創手術(MIGS),它毋須於眼球外層的結膜開設切口,只需於角膜邊緣做一個微小切口動手術,讓房水排放量達到生理水平,手術後也不會形成泡囊。

青光眼微創手術有不同類型,例如小管塑型術(canaloplasty),它猶如心臟「通波仔」手術般利用導管把管道擴闊,不過小管塑型術所擴闊的,是在引流房水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輸淋氏小管(Schlemm’s canal)。手術完成後,可令房水的排出量回復正常生理水平。

而近年小管塑型術更衍生出進階版—內路小管塑形術(ABiC),就是採用更隱閉的方法把導管探入眼球內擴闊輸淋氏小管,令更少眼球組織受損。

除了「通波仔」,青光眼微創手術也可以有植入支架的做法,就是以微創的方法於輸淋氏小管植入支架,如iStent,HydrusShunt,協助房水導入輸淋氏小管,令房水排出量回復正常生理水平。

事實上,青光眼微創手術不斷推陳出新,除了上述提及的「通波仔」與「支架植入」外,還創立不同方法去降低眼壓,例如微導管輔助的腔內小樑切割術(GATT),它以另一個方法疏通輸淋氏小管,就是把導線放進環狀輸淋氏小管內,然後從頭至尾繞一個圈,再使力拉動導線,尤如一把環型利刀般在小管外壁產生裂縫,達到增加房水排出的效果。

不過,不同類型的青光眼微創手術所適用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此外,青光眼微創手術降低眼壓的幅度,始終不及小樑切除術,並不適合需要把眼壓降至極低水平的慢性青光眼患者。儘管如此,青光眼微創手術的創傷性較低,倘若患者再患上青光眼並需要進行傳統小樑切除術,仍有適合的位置下刀。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99064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ast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