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icon
预约服务
doctors icon
医生
Services icon
服务范围
contact icon
联络
blue search icon
搜寻

最新健康资讯

30 Dec 2021

蔡伟乐医生 肠炎|肚痾肚痛不一定是肠胃炎?症状会终身伴随 严重需切除肠道

每个人都有试过肚痛、肚痾、肚泻等肠胃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普遍,遇到腹泻、肚痛,甚至体重下降时都只认为是「肠胃不好」就忽视问题,殊不知这些都是肠胃发出的致命警告,你可能已患上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以往只在西方国家出现,但近年在亚洲地区变得普遍。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统计,香港在过去30年内患者数目飙升近30倍,情况不容忽视。本文请来香港注册肠胃肝脏科专科蔡伟乐医生,讲解为何IBD会渐趋普遍,以及它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成因仍是谜  或与生活习惯有关

有别于一般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失调,攻击自身肠道,令肠道出现慢性发炎和溃烂。此病过去只常见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但近年亚洲地区的患者数目却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蔡医生指病因仍然是个谜,而医学界只能推断上述的趋势或与亚洲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有关。 「香港是国际城市,生活习惯与西方接近,或可解释到为何香港的发病率名列亚洲首几位。」

此外,临床观察亦发现先天遗传和成长环境是炎症性肠病的风险因素。 「有研究指,年幼时的生活环境过于干净,令接触致敏源的机会减少,或会因此增加日后患上炎症性肠病的机会。」

病征维持多年  持续腹泻为最主要症状

炎症性肠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症」两大类。前者主要影响大肠黏膜;后者除了会局部性影响大肠,亦有机会损害其他消化道器官组织。两者的症状通常都包括大便带血和黏液、腹泻、腹痛及体重下降,亦有眼睛、皮肤和关节等消化道以外的器官症状,其中大便带血和黏液、腹泻、经常觉得便意未清等症状较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而克隆氏症则以腹泻、腹痛、胃口变差、体重下降为主,大便带血和黏液的情况相对较少。

炎症性肠病最明显的症状是腹泻。一旦自己出现腹泻情况,如何分辨是患上炎症性肠病,还是只是吃错东西或压力过大所引起?蔡医生指,重点是腹泻维持和出现的时间及其他症状。他解释「炎症性肠病引致的腹泻属长期性质,患者的肠道因慢性发炎,所以随时都可能腹泻,有时更会在半夜突然发生,与是否吃错食物或肠胃敏感无关。」相反,吃错东西、肠胃敏感等通常只维持数天至一星期,然后会逐步好转。

此外,炎症性肠病所引致的腹泻包含大便带血这个症状。 「大便带血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而普通压力所引致腹泻是不会令大便带血。」

可引致营养不良及引发各种并发症

炎症性肠病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持续腹泻轻则引致脱水,严重发炎时会因肠道蠕动不良而导致肠道膨涨,可以造成穿肠,有可能要进行肠道切除手术。

而克隆氏症的影响就更广泛及深层,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到病情严重才发现肠胃已严重溃烂,令治疗更复杂。例如深层的溃疡会穿透肠壁,导致脓液流出,如果形成瘘管更会损坏其他器官组织,造成多重器官受损。肠道亦会因长期发炎而收窄,难以消化食物而只能进食流质食物,导致营养不良,引发各种并发症和健康问题,例如贫血、骨质疏松症及肌少症等。

难以根治  仅能以药物纾缓症状

蔡医生指,由于炎症性肠病本身属免疫系统疾病,现阶段难以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及纾缓症状、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医生会处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抑制发炎,如果病情加重,除了抗发炎药物之外,可加入嘌呤类药物抑制免疫反应。如有更严重的发炎,便要用类固醇或生物制剂进一步抑制病情。如以上的药物都无效时,病人最终便有机会要切除发炎的肠段。」

克隆氏症方面,由于受影响范围较广,单凭一般的药物难以收效,「患者通常需服用抑压免疫系统的药物或生物制剂作一线治疗,甚至要通过手术处理受影响范围,例如切除瘘管、受损部位或开人工造口。」

蔡医生指,现时炎症性肠病并没有有效预防方法,「即使是对肠道有益的益生菌,亦未能证实具有预防效果。」他续指,虽然暂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定期进行检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助及早发现病症并接受治疗,可减低病情的严重性。

网页连结: https://bit.ly/3AQ8d35